收藏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排行榜

2021汽车行业标准?

排行榜 日期:2024-12-05 23:51 

一、2021汽车行业标准?

2021年1月1日起,“国六”排放标准将正式全面实施,“国五”排放标准的轻型汽车新车将不能上牌。从外,该通知还提到了,2020年7月1日前生产、进口的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2021年1月1日前允许在目前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销售和注册登记。值得注意的是,未经批准,各地不得提前实施国家确定的汽车排放标准。

二、2021年汽车行业分析?

2021汽车行业分析。第一,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消费群体在逐步接受新能源汽车,并在消费中体验到了低碳出行的便捷环保。

第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能增长较快,生产成本逐步降低,价格更加亲民。

第三,受疫情影响,汽车芯片供应不足,价格高企,抑制了产能释放。

第四,传统汽车类汽车需求在逐渐下降。

三、2021年济南汽车行业分析?

2021年的汽车行业总体前景非常好。

首先比亚迪官方宣布将入住济南,在济阳区设立山东总部。这无疑给济南乃至山东的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好的带动。

其次特斯拉也有意在中国建设第二个厂址,而济南就是最有可能合作成功的一个省会城市。并且济南市政府已主动对接特斯拉总部。

四、2021年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1.中国自主品牌进一步分化,恒者恒强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红利,中国汽车行业在过去十几年迎来了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截止至2020年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1亿辆,平均每5个中国人就拥有一辆汽车。

这也意味着提供了足够大的市场规模给予中国汽车品牌野蛮生长,哪怕部分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不够突出,也因价格优势等得以存活。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在2018年戛然而止。中国车市“退烧”,市场环境愈发恶劣,不少车企站在了被淘汰的边缘。

短短几年时间,我们曾熟悉的一些品牌慢慢消失了,众泰、力帆、猎豹、知豆……2021年,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继续,这份名单上的品牌数量还会增加,且淘汰的速度不会太慢。与此同时,已经经历了一轮轮残酷竞争的部分品牌站在了准一线的位置上,吉利、长城、长安三大巨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做大做强,牢牢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将会对其它品牌造成更大的威胁。

2.德系日系主流地位巩固,美系韩系迎反弹

合资品牌方面,轱辘哥认为日系品牌与德系品牌两家独大的局面在短时间内不会瓦解,但美系品牌和韩系品牌经过几年的蛰伏与蓄力,有望迎来一波反弹。法系车努力的成效暂时未显现,想要重回主流行列还需进一步刮骨疗伤。

从1月的销量情况来看,日系品牌率先迎来开门红。一汽丰田今年首月共售出超84000辆新车,同比增长9%;广汽丰田1月份共售出89800辆新车,同比增长33%。本田1月份在华终端销量高达157457辆,同比小幅度增长4.8%。其中广汽本田1月份共售出67321辆,东风本田的终端销量为90136辆。日系三杰中的东风日产1月售出116066辆,同比增长25.9%。

据乘联会公布的1月厂商榜单,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位列冠亚军,紧随其后的是上汽通用。南北大众合体占据的市场份额为18.5%,就市场份额来说,大众品牌仍远远超过其它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因此,轱辘哥认为德系和日系的主流地位十分稳固,暂无挑战者可以撼动。

美系车和韩系车的努力近来有目共睹,福特、别克、雪佛兰、现代、起亚,无不是针对中国市场加紧推出更多车型,起亚凯酷、福特锐际、别克艾维亚系列车型等,从销量到市场口碑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相较之下,法系车型在国内依旧是水土不服。

3.硬派、豪华,汽车消费新趋势

汽车消费者的审美一直在变化,从大气、中庸,到年轻运动,每一个时代的审美都有着标志性的印记。近几年年轻化趋势大行其道,个性和运动的车型更受欢迎。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硬派与豪华掀起了一股新潮流。

消费升级,带动了中国豪华汽车品牌的崛起。长城WEY与吉利领克诞生不过三年时间,累计用户已双双超过40万,并且这一基数还在不断扩大。这不仅给了这两大品牌继续扩张的信心,同时也会令其它中国品牌获得奋力向上的底气。长安与比亚迪的高端新品牌正在酝酿之中,红旗、上汽R品牌、东风岚图、奇瑞星途都已发起冲击,打造极具竞争力的豪华品牌将会是未来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共同目标。

硬派SUV与城市SUV在上一轮竞争中战况胶着,最后以人们更青睐于省油的城市SUV而结束对决。万万没想到,随着人们对个性车型的追求热情再度高涨,硬派车型的春天来得如此快。就在各大汽车厂商都在紧凑型SUV发力时,长城另辟蹊径,先后推出长城炮皮卡,WEY 坦克300和哈弗大狗三款硬派车型,热度高,销量好,让其它品牌大跌眼镜。中国汽车行业向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轱辘哥预测2021年将会有更个性、更硬派的车型推出。

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爆发已经是预料之中,各大品牌的电动化趋势也会在2021年愈演愈烈。关于这一点,不用轱辘哥多言,从2021年的新车计划表已有明显体现。此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2021年或将迎来一次重大升级,更便捷更安全的无人驾驶离我们更近了。

五、2021国内汽车行业概况?

2021年国内汽车行业概况。

第一,汽车行业呈现产销两旺格局,但和前几年相比增长放缓。

第二,新能源汽车受到消费者欢迎,销量增长迅速。

第三燃油汽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滑。

第四,国产自主品牌受到消费者青睐,销量增长明显。

第五,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快,在解决动力方面投入大,产出效应明显。

六、2021年汽车行业发展前景?

  从产业规模看,中国汽车产量2016年为2812万辆,2020年达到2523万辆;同期,中国汽车销量2016年为2803万辆,2020年达到2531万辆。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汽车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汽车产销量都有所下降。自2020年4月以来,汽车销量持续保持增长,全年汽车销量达到2531万辆,销量蝉联全球第一。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回升,消费需求将加快恢复,根据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度或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2021年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

  二、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消费升级拉动汽车市场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将会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在此过程中,汽车消费的带动作用依然存在,家庭以便携出行、自驾旅游为目的的购车,都会带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全国汽车保有量大约在2.6亿辆左右,千人汽车保有量从原来不到10辆快速增长到180多辆,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目前发达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总体在500-800辆的水平,考虑到人口规模、区域结构和资源环境的国别差异,中国未来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不断升级,城市化逐步推进,千人汽车保有量仍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七、2021年,是否要逃离汽车行业?

说汽车行业没有前景的,是因为你对汽车行业了解太笼统了。没错,之前你可以凭着光鲜亮丽的一纸文凭在上汽大众这类企业里躺平,月月双薪,隔三差五来个三薪,各种项目奖、绩效奖拿到手软,爽的不要不要的,现在突然发现这套不行了,国内市场销量占比逐月下滑,面对互联网的降维打击,新势力的围追堵截,传统车企还哪来的那么好的福利待遇。

归根结底,时代不同了!

那么,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的校招毕业生,要不要逃离汽车行业?

首先,明确一点,国内汽车行业那种欣欣向荣,无差别高薪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即便如此,其实汽车行业的薪资待遇,在整个制造业里也属于偏中上水平的。我们看一组数据,某一线城市包括泛亚、大众、联电等在内的薪资待遇最低线:

这个薪资涨幅是校招应届生的打包价,注意是底线,大家对这个价格满意吗,当然比不了互联网大厂,但是,这个价格是一线城市一线车企及零部件公司的底线。核心部门或者一些热门岗位薪资待遇高于这个工资。比如,某车企核心子公司,2022年校招部分岗位给到了30w+。

另外,再举个例子,小鹏汽车,2021年软开方向给到了26w,今年部分算法岗位给到的有30w+。蔚来汽车,工资待遇合肥都能开到30w+。除了互联网,你能找出几个每年招收成千上万的毕业生,还能开出这个级别工资的?

再举个例子,深度学习框架方向的,互联网工作不到3年工作经验,某企业开到了70w+,百度飞桨部门才给了不到50w,汽车ECU软开,5年以上一线车企工作经验,蔚来挖人给到了70w。这不是个例,创业公司的薪资待遇更甚,如果是热门算法岗位的,待遇只会比这个更高。三年工作经验的算法岗位,一线城市跳槽普遍开到了50w以上,有核心技术能力打底的技术宅,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拿到七八十万年薪的比比皆是。

你说你要逃离汽车行业,请问,离开了汽车行业去哪?

当然,有些岗位,毕业即巅峰,几年后的工资待遇也就跟着企业薪资普调动弹一下,跳槽也没太大的竞争力。对于这类岗位,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十分十分清晰的认识,尤其是校招毕业生,站在职业规划最关键的十字路口,千万要谨慎对待,不可不加甄别无脑入。上大学的时候你因为学校名字好听、专业名字好听踩了坑,工作的时候,就不要犯这种看到一个高大上的岗位名字,没有深入了解就入坑的低级错误了。重点提示:车企招聘会经常此处挖坑,一个个优秀教育背景毕业生往坑里跳的现象仍然很严重。

所以说,我们要逃离的是汽车行业里的“坑”,而不是整个汽车行业。

至于汽车行业有哪些坑,这里不再赘述,请移步:

2022年汽车行业校招建议

目前汽车行业面临两大变革:一个发动机变革(新能源),一个方向盘变革(自动驾驶),在这个史诗级风口上,不要听风就是雨,说什么汽车行业不行了,走下坡路了,结果好好的一个有着大好前程的算法工程师,转行跑到了一个二线互联网996,工作几年被裁员还怨天尤人,只能说没有十年以上脑血栓,干不出这种事来。

八、2021年进汽车行业好进吗?

2021年是汽车行业史上最好找工作的一年,整个汽车行业面临汽车人才短缺问题。

2021注定是汽车有史以来最为疯狂抢人的时代!各大互联网科技巨头加入造车行列,小米、苹果、索尼、谷歌、百度、阿里、牛创科技、360等等倾巢而出,同时,汽车行业,也发起了抢人大战!所以今年这行业很有前景。

九、汽车行业2021

汽车行业2021 - 投资前沿和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作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备受关注。2021年,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也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本文将探讨汽车行业在2021年的投资前沿和发展趋势。

市场概览

2021年,汽车行业面临着不确定性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根据市场研究,预计全球汽车销量将逐渐回升,尤其是在亚洲市场。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汽车需求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高。

电动汽车和可持续发展

在汽车行业2021年的发展趋势中,电动汽车和可持续发展是最引人注目的。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投资于电动汽车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特斯拉是全球最知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充电站网络,以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此外,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型,以应对市场需求。

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还受到消费者对环保和节能意识的提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价格的降低,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继续增加。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许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减少碳排放和解决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这将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

智能化和人工智能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也正逐渐迎来智能化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联网等新兴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投资的热点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汽车的使用方式和用户体验。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驾驶效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传输和管理,减少道路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车联网技术使得车辆可以与其他车辆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实时通信,提供更好的导航和娱乐服务。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除了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汽车行业2021年的重要趋势之一。例如,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未来可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重要选择。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长续航里程和快速加氢等优势,逐渐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关注。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困难,加氢站的建设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政府支持。此外,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和续航里程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供应链的挑战

2021年,由于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汽车行业面临着供应链的挑战。疫情导致了原材料供应紧张和运输问题,影响了汽车制造商的生产和交付。因此,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应对供应链的挑战,汽车制造商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优化物流和库存管理,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和透明度。同时,技术的应用也是解决供应链问题的关键。例如,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供即时反馈和预警。

总结

汽车行业2021年的投资前沿和发展趋势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电动汽车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领域,智能化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受到关注。同时,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是汽车制造商需要面对的挑战。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汽车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变化。只有紧跟潮流,并在技术、可持续发展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做出优化,汽车制造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十、2021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内需不足,但受困于芯片不足二手车涨价,我认为自主品牌车子性价比进一步吃香。

电动车,路上看到越来越多,但对于不限牌的城市,我觉得依然是家庭第二辆车的为主。

不是行业人士,从每天上下班来看,代步车绝对主流。

推荐文章
  • 一、2021汽车行业标准? 2021年1月1日起,“国六”排放标准将正式全面实施,“国五”排放标准的...
    0次2024-12-05
  • 一、十万左右的礼物排行榜? 雅克德罗黑色珐琅月相大秒针腕表 雅克德罗(Jaquet Droz)黑色珐琅月...
    0次2024-12-05
  • 一、世界最好的汽车漆是哪个品牌? 1杜邦Dupont(汽车漆四大品牌,1802年法国,世界油漆涂料十大企业...
    0次2024-12-05
  • 一、小型汽车可以跑长途吗? 小型汽车是可以跑长途的。小型汽车跑长途需要注意检查和准备事项...
    0次2024-12-05
查看车标资讯大全...
车标关注排名TOP10
品牌和产地关注度